思想引领

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 -> 正文

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37)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1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奏响强师“四重奏”

姬锐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国际教育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构建党建引领“大先生”涵育的格局,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强院兴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抱负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材的行动,努力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一、培师德。国教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将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与完善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有机结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使教育家精神自觉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采取业务学习、主题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孔子学院研究中心等学院特有平台,充分挖掘教学、科研中蕴含的教育家精神元素,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发展全过程,发挥山大文化独特育人功能,坚定全体教职员工理想信念,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二、正师风。学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障等作用,建强“两系两中心”教师党支部,让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策划开展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系列主题学习研讨,强化教师的使命担当,引导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提升师德素养,用好课堂主渠道,守好讲台主阵地,传播教育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育思想,从对教师经典定义、教师人格修养和职业素养的诠释中,思考并发掘中国“师道传统”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造就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

三、练师能。学院将师德师风教育与业务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在提升育人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过程中,开展教师理想信念、学术道德、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导师工作规范、校史校情等教育,通过“开学第一课”“淳化学风建设月”等活动助力教师增强职业认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扎实推进“青年教师托举计划”,通过以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成长。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鼓励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磨炼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进教师多岗位锻炼,积极推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坚持与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厚植教育情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四、育名师。学院坚持引育并举,不断拓展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采取有针对性培育支持措施,通过慕课建设、微专业建设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刻苦钻研,多层面多角度提升业务素质。鼓励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分享相关经验,培养更多教学能手。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山东大学2024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和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山东大学2023年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等奖项,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正在快速成长。

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项长期任务。国际教育学院将不断加强思想引领、机制建设、实践创新和典型示范,持续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思政工作、教师职业发展等各方面、全过程,奋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中走在前、作表率,为加速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姬锐.png



     姬锐,中共党员,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具有30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曾先后从事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国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党务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