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先锋担使命 产教融合践初心
管理学院退休教师群体
近年来,管理学院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在一言一行中彰显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底色与崇高品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群特殊的"上班族":他们鬓发染霜却精神矍铄,虽已退休却步履不停。这些银发教师们用毕生学识继续浇灌教育沃土,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教育画卷上描绘出"银发生辉"的动人篇章。

党建领航续新篇校企协同育桃李
张喜民老师曾任市场营销系党支部书记。如今,虽已年过六旬,张喜民老师仍然活跃在教育和企业之间。"退休只是工作岗位的变化,党员教师的职责永远不会退休。"张喜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影响下,学院形成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良好氛围。他积极参与企业的培训项目,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为企业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同时,张老师还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与他们分享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中,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初心不会因退休而改变,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会因年龄而褪色。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一名老党员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深耕厚植献良策儒商文化润泉城
在济南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发言席上,一位学者的精彩发言引发全场共鸣——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退休教授李军以"弘扬儒商文化,打造济南软实力"为题,为城市文化发展献上了富有洞见的银龄智慧。
李军教授立足多年学术积淀,建议把儒商文化作为济南特质化核心文化资源和城市灵魂持续深耕,在济南全域大力弘扬新时代儒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使儒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成为济南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城市软实力,把济南打造成引领我国现代商业文明发展的新高地。
"退休教授的价值,在于将学术积累转化为社会发展动能。"李军教授如是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银龄学者的知识报国情怀永不退休,文化传承的使命永远在路上。
文旅融合献余热美食赋能促振兴
在山东省文登区文旅发展的画卷上,有一位特殊的"银龄设计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退休教师蔄茂兰。从大学讲台到文旅实践一线,这位曾经的老支书用专业与热忱,为文登文旅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退休后的蔄茂兰敏锐把握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深入文登开展实地调研。凭借多年学术积淀,她创新提出"美食+文旅"的发展模式,致力于为山东省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贡献。她积极参与到文登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项目中,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品牌形象。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社会的新起点。"蔄茂兰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初心。她用智慧和汗水证明:银龄教
师的专业价值永不褪色,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历久弥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退休教师服务社会的担当,更感受到知识赋能的无限可能。
精益求精续华章医管创新践初心
张绪柱老师曾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在退休之后,他并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而是将他的智慧和经验继续投入到精益医疗领域中。张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深入聊城市人民医院和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开展系统培训,他以“系统改善”为核心主题,从改善的理念、工具方法到实施策略,层层深入,逐步展开,为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的系统解决方案思路。
"医疗领域的精益管理,关乎百姓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福祉。"张绪柱教授总是这样强调自己工作的意义。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年轻教师和医疗管理者正在成长为精益管理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这些工作对于提升医院的精益管理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桑榆先锋心向党红色教育传使命
作为退休党支部书记,毕建增老师多次带领着银发党员们重温红色记忆——到大峰山、三涧溪村等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本色,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党性教育活动。毕建增同志创新退休党员教育形式,精心策划"行走的党课":组织前往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重走革命道路;参观三涧溪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感受新时代发展成就;为退休老党员颁
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赴槿椿颐养中心参观,探索医养结合、助力智慧养老。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继续为党工作。"毕建增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党员的不变初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初心不会因退休而改变,党的优良传统将在银龄党员中代代相传。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退休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追求。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这些银发教师们用永不退休的教育情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夕阳红",更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师德丰碑。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好诠释,更见证了教育家精神的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