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之“躬身入局、挺膺担当”
陈耀
2007年2月,我来到山东大学,走上了人生的“全新”轨道,逐步由一名普通教师参与到了空间学科的规划布局、决策执行、改革发展等各项重要事务。这17年的“山大”实践,滋润了我的心灵、培养了我的个体,也让我对“教育家精神”有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然而,这种土壤和环境并非天然存在。教育家便要承担起改造已有条件,建立适合的环境架构、资源支撑和运行体系等重任;要能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要能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育人与科研一样,都需要在十年、乃至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尺度上方见成效。从高校教师的角度而言,二者必然是融为一体的。一方面要在长周期冷板凳上推进科技创新、感悟创新规律,一方面还要在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以及青年教师的培育过程中传授这种感悟和思路,引导他们认识创新规律、早入正轨、早出成果,将对于创新规律的认识和优秀的科研成果作为哺育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最佳养料。
育人还是科研,都应以强国建设为基本导向。将个人兴趣、团队和学科发展与强国建设融为一体,如此方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方能体现科研与育人的价值,也才能培育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家精神源自教育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亲身实践。“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要想有所感悟,只能“躬身入局”,直面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不畏现实中的各种困难与险阻,用教育家的精神春风化雨,用自身的执行力“挺膺担当”。